讲义来源于网络,感谢李明璁老师的公开分享,这里只作整理引用,未作任何篡改。
主題:作為社會⼈的⾝體如何形成
李明璁(台⼤社會學系助理教授)
2018/3/21 19:30-21:30 台灣⼤學博雅講堂 102
[email protected]指定閱讀⽂章: Chris Shilling,2010,《⾝體與社會理論》,第四、七章。
PART. 1 「⾃然主義」⾝體觀
中古世紀「one sex / one flesh」概念:
⾝體及其性徵只有⼀種,以男體作為正常標準; ⼥體被視為是「同樣」但卻次級⽽有缺陷的⾝體。
⼥性因受限於⾝體「缺陷」與特殊運⾏週期(經期、孕期、產期等), 導致其社會參與之⾃由程度必然受到限制,⽽不如男性。
到了⼗⼋世紀⾃然主義觀(Naturalistic views)的出現, 並未讓⽗權社會的性別歧視消失,⽽是轉向另⼀種不平等論述。
從以為「男⼥⽣理系統相似只是⼥性劣等」的不科學認定, 轉向經過「科學證驗」的判定:「男⼥因⾝體構成『天⽣不同』,於是男⼥必然有別」。
解剖學和⽣理學賦予「男⼥有別」論述⼀個⾝體化的正當性。
啟蒙運動⿎吹⼈類權利的普遍性與平等觀,卻無法⾯對⽗權社會性別⽀配的尷尬。
於是「新科學」為之解套:以⾃然主義觀點重新解釋⼥性⾝體,從⽽定義「兩性差異」。
科學研究讓⼥性從「有缺陷」、不合格(於男性標準)的⾝體, 變成了「不穩定 unstable」的⾝體。
⽽這不穩定⾝體更聯結著她們「脆弱的」⼼智(“fragile” mind)。
⼗⼋、⼗九世紀是⾃然主義觀將⼥性⾝體「性別化」和「醫學管理化」的⾼峰期。
⾝體社會學與 STS 研究⼀樣,都很深刻反省「科學的(偽)中⽴性」。
⽐如批判 1970 年代從⻄⽅學術中⼼哈佛⼤學所發展建⽴的 Sociobiology。
社會⽣物學:以進化論觀點建⽴⼀種「⽣理化的性別差異」。
亦即,把社會(尤其是性別)不平等「證驗」成是遺傳天擇後的⾃然結果。
這是(男性掌權的)學術圈,對 1960 年代新⼥性主義與性解放運動興起的論述反撲。也為 1980 年代新保守主義的興起鋪上階梯。
重新鞏固⼀組意識形態: 「⾃由競爭、家⽗⻑、異性戀、核⼼家庭,都是合乎⾃然與進化論的最好安排」。
這些「科學研究」受到各種政治、企業、教育、學術體制⼒量的⼤⼒⽀持。
除了近代科學,⾃然主義⾝體觀也與⻄⽅基督教發展息息相關。
基督教將⼈的⾁⾝視為脆弱且充滿原罪,需以⼼智嚴加管控調節。
任何與⾁⾝相連的感官欲望、情緒情感,都需禁制,甚除屏除 。
⻄⽅⽩⼈因此將「未受基督教⽂明洗禮的野蠻⼈(類動物)」視為「危險的他者」。
殖⺠主義體制不僅靠⽩⼈武⼒控制, 更建⽴在將「⽩⼈是上帝選來救贖黑⼈」的意識形態進⾏⾝體內化。
殖⺠教育讓被殖⺠者⾃⾝產⽣污名化認同(stigmatized identity)。
PART. 2 「社會建構論」⾝體觀
對抗上述這種⾃然主義觀點的「社會建構論」(Socially constructed “body”)。
代表⼈物:M. Douglas, M. Focault, E. Goffman 等
基本前提:⾝體如何發展,是由個體能⼒所不及之社會結構所決定。
傅柯(Michel Foucault)作為代表,將⾝體社會學化,也將社會學⾝體化。
兩⼤關注重點:
⾝體和⽀配⾝體的各種 institutions(機構、制度)。
影響(或甚可說是構成)「⾝體」的各種 discourses(論述、話語)。
論述的核⼼是語⾔,但卻不等同於語⾔。
論述是⼀組基於權⼒邏輯,將特定意義置⼊並聯結話語的⾔說形式。
Discourse 將直接「作為⾁⾝的⾝體(the body as flesh)」, 轉換建構成⼀種「⼼智性的⾝體(mindful body)」,間接控制著⾝體。
例: 兩本經典著作《規訓與懲罰》與《性經驗史》中的基本論旨。
社會建構論的各家著述,將成為這⾨課之後逐⼀介紹和討論的主題。
PART. 3 「⽂明化」的⾝體論:Nobert Elias 的形態社會學觀點
德國社會學家 Elias 主張⾝體不只是被外在結構所決定, ⽽是⼀個持續進展著、折衝⽣物性與社會性的「⽂明化⾝體(也是⽂明⾝體化)」歷程。
「型態」(figuration)作為⼀種分析概念: 中介於「社會結構 vs.⾏動者」(social structure vs. agent)的對⽴,並嘗試進⾏統合。
Figuration 同時涵蓋了結構與互動,強調⼈的發展是社會化也是個體化的同時作⽤。
從歷時性的(diachronic)軸線來看,⼤歷史對⼩⾝體有著框架影響。
從共時性(synchronic)軸線來看,⼈際之間的關係互動同時也在作⽤。
Elias 以中世紀轉向近代宮廷貴族社會的發展,說明上述兩條軸線如何牽引⾝體的⾛向。
⾸先是宮廷社會繁⽂縟節的禮儀設定,型塑了⾝體的⾃律管理。
⾝體逐漸從其「⽣物性」朝向「社會性」,亦即所謂的⽂明化⽅向前進。
再者,宮廷社會內部的關係學:⼀種對社會區辨的要求,也同時深刻影響。
得宜的⾝體呈現,是維繫聲望、確認社會等級區隔的前提。
⾝體管理規則深刻內化,不再須外部控管。
⽂明化⾝體的基本邏輯由此確⽴:即使沒有他⼈在場,⾝體也會⾃動循規蹈矩。
⽂明化⾝體進程,透過教育不斷再⽣產。也劃定了從孩童到成⼈的區別判準。
不夠⽂明的⾝體(uncivilized body)被視為是近似動物的、未成年的、待教育的。
「羞恥感」與禮節知識是⾝體⽂明化的必要⼼智養成。
Elias 論述這些「為了製造乃⾄維繫社會區辨⽽產⽣的⾝體策略」, 在後來社會學家 P. Bourdieu 和 E. Goffman 的理論中⼜進⼀步得到闡述發揚。